教育教学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一、学科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于198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1991年正式招生。是国家民委和四川省重点学科。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8项,出版专(译)著30余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本研究方向放眼于世界文化大背景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总格局,突出藏语言文学研究,致力于藏民族语言与文化、藏汉翻译与比较、藏族文化与现当代文学评论、藏族诗学理论等的研究和教学。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语言观、文学观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积极引进新兴、交叉学科方法。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民族地区21世纪发展的需要。毕业生中有留学继续深造的,多数已成为高校、科研、翻译等文化岗位上的骨干。该专业于1997年顺利通过硕士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挑战的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党政机关以及新闻、出版、翻译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献身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2、具有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且学风踏实、治学严谨,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身体。
三、培养方向
本专业着眼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变化的总格局,突出藏语言文学研究,致力子藏族语言与文化、藏汉翻译与比较、藏族诗学、藏族文化与现当代文学评论的研究,具体方向为:
1、藏族文学研究;
2、藏汉翻译研究;
3、藏族语言文化研究.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修读年限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2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所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公共学位课平台、专业学位课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学科交叉课平台至少修满36学分并完成规定环节,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教学采取讲授、自学、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课8学分、必修课不低于22学分,教学实践不低于3学分,学科交叉课程为4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
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
公
共
学
位
课
平
台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考试
|
公共必修课
|
||
|
自然辩证法(理科学生必修)
|
18
|
1
|
2
|
考试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文科学生必修)
|
18
|
1
|
2
|
考试
|
||||
|
外语(一)
|
102
|
2
|
1
|
考试
|
||||
|
外语(二)
|
102
|
2
|
2
|
考试
|
||||
专业学位课平台
|
专
业
共
同
课
|
|
语言学理论
|
32
|
2
|
1
|
考试
|
此类别所有课程为必修课.
|
|
|
文学理论
|
32
|
2
|
1
|
考试
|
||||
|
藏文文论与研究
|
32
|
2
|
1
|
考试
|
||||
|
五明要义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
名著欣赏
|
32
|
2
|
3
|
考试
|
||||
|
音韵(律)学
|
32
|
2
|
3
|
考试
|
||||
|
藏文文献举要
|
32
|
2
|
4
|
考试
|
||||
|
内明论著导读
|
32
|
2
|
4
|
考试
|
||||
研究方向课
|
文
学
方
向
|
|
藏族当代文学与批评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选修6学分.
.
|
|
|
藏印汉文学比较研究
|
32
|
2
|
3
|
考试
|
||||
|
中外诗歌名著评论
|
16
|
1
|
2
|
考试
|
||||
|
外国文艺思潮
|
16
|
1
|
4
|
考试
|
||||
翻
译
方
向
|
|
藏汉翻译理论
|
32
|
2
|
1
|
考试
|
|||
|
藏汉翻译实践
|
32
|
2
|
2
|
考试
|
||||
|
名家译作比较研究
|
16
|
1
|
3
|
考试
|
||||
|
藏汉翻译批评
|
16
|
1
|
4
|
考试
|
||||
语
言
文
化
方
向
|
|
藏族文化语言学
|
32
|
2
|
1
|
考试
|
|||
|
藏族语言论著导读
|
32
|
2
|
2
|
考试
|
||||
|
藏汉语法比较
|
16
|
1
|
3
|
考试
|
||||
|
藏语方言研究
|
16
|
1
|
4
|
考试
|
||||
创新
实践
平台
|
| 科研成果
|
| 1
|
| | .
|
||
| 学术活动
|
| 1
|
| |||||
| 教学实习
|
| 1
|
| |||||
学科交叉课平台
|
|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
34
|
2
|
2
|
| 要求在其他专业选修4学分
|
||
|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
34
|
2
|
2
|
| ||||
同等学力
补修课程
|
| 藏族文学史
|
| | | | 同本科生补修,不计学分.
|
||
| 藏族文化概论
|
| | | |
六、考核方式
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考试制度,考试纪律,凡考试与学位论文舞弊者,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凡学位课都要必须考试,其余课程可以
考试也可考查。考试和考查成绩均以百分制记分,60分以上者才能记学分。
七、培养环节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做到: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本专业的专业共同课不分研究方向统一行课。注重通过开放式、研讨式、争鸣式教学,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面对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挑战,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断地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硕士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由研究生部、藏学学院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所规定的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修完相关课程后,获得相应学分,则根据所学专业以及个人志向,与导师充分协商后,选择研究领域,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
(二)开题报告
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交论文的开题报告,列举课题论证、资料情况、工具支持、写作提纲、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等等。导师审查、肯定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后,与领衔导师商议,召集本学科教师,会同研究生本人,举行开题报告研讨会,就报告内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藉以充实、完善和提高,以便研究生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和较高的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三)中期检查
在选题报告通过导师审定后,即应根据开题报告拟出具体、详细、操作性强的研究工作计划。研究生计划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计划做出后,主动与导师商议、修订,认真按照计划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按时交稿,由导师随时监督、指导,及时对论文进行完善修改,保证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四)论文发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五)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恪守学术规范,反对并严禁各种形式的抄袭行为。
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入,写作规范,文句干净,无错别字和明显的病句。
提倡和鼓励研究生为开展科研究工作、撰写学位论文开展实地调查和广泛查阅资料。
提倡和鼓励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有自己独到见解,力求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原则上在3万字以上。
(六)论文答辩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搞好硕士学位论文盲评的送审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名专家组成,其中外聘专家不少于2人;
对学术质量较差、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学位论文,导师应建议研究生暂缓提交答辩,待修改充实后,再予提交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后,可以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
九、学位授予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文学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文学研究生毕业证书。